俗话说,药材好,药才好。而纵观如今的中医界,很多中医自己都不敢吃市面上的中药。很多人,原本一副药就有效果的,你现在吃好几副,也没有太大的感觉。作为华夏年文化结晶的传统中药,到底怎么了? “中医将亡于中药,中药则毁于人性”,上月一则央视的新闻,让大家的视线聚焦在有“药都”之称的安徽亳州...... 利益的驱动下一切变得都没那么重要 亳州中药材市场位于亳州市经济开发区内,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每天早上六点开始,这里就挤满了前来交易的货商。 川贝母是润肺止咳的名贵中药,也是很多家庭喜欢购买的中药材之一。不过,督察人员暗访中发现,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售卖的川贝母从每公斤一两百元到几千元不等,那么,这些川贝母可能是真的川贝母吗?而事实上,元以下川贝母都是假的。 覆盆子是一味常见的中药,古方多用于益肾和止血。市场内,覆盆子的价格从10块/公斤到块/公斤,最高相差近20倍。要想降低成本,就要往每公斤多块钱的覆盆子里掺上每公斤四五十块钱甚至几块钱的次品和假货..... 中药材历来讲究原产地,是为“道地”。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司司长骆诗文解释说:“这是五千年来通过实践摸索出的规律。大量验证表明,一旦改变了环境,药效往往就不行了。”据骆老所言,“文革之前,中药如果需要异地种植,必须经过三代,考察是不是有疗效。用第一代的种子种第二代,第二代的种子再种第三代,直到三代药材的疗效和原产地药材一致,才允许移植。现在则随心所欲了,想去哪里种就去哪里种。 作为华夏年文化结晶的传统中药,到底怎么了? 最可悲的事情莫过于,连治病救人的药都“病”了。 试想一下,有一天,会不会,老中医也会面对这样的情况?他拿着治病救人的方子,却苦于找不到正宗道地的药材,医者无能为力,而病者束手无策。 俗话说,医药不分家,保证我国伟大中医文化健康有序的发展与传承,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我么的义务和使命。山妹子特此提醒各位种植中药材的朋友们,万不可仅以一己私欲,利益为先,我们应该从源头把控好中药材的品质,保证其正宗和道地。 1.因地制宜,选择道地品种 2.不滥用化肥激素除草剂,保证原生态 3.严格挑选,杜绝以次充好,保证品质 4.采收得当,正常成熟,保证药效 5.古法炮制,不偷工减料 更多美文: 重楼种植如何高产? 《我不是药神》:世界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 市价1元/公斤,重楼仿野生种植技术助你增收致富 种下黄精赚“黄金”,亩效益可达7万!!! 再过5个月,农村这件事将完成,农民需要抓紧处理3件事,以免吃亏 意瑶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