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地鳖虫类中药使用历史悠久,几乎所有著名药典对其都有明确的记载,如汉代的我国第一部药物著作《神农本草经》、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以及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其功能主治也得到了研究应用及发展,具有逐瘀、破积、通络、理伤等功能,主治瘕[即包块、肿块、肿瘤之意]积聚、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等。 土元,又叫地鳖虫、土鳖虫等,是传统的名贵中药,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理血伤科中药。药用价值高,应用广泛,常用于跌打损伤,消肿止痛,通络理伤,接筋续骨有明显疗效。目前市场上的跌打丸、治伤散、消肿膏、云香精、黑鬼油等百余种中成药,其中土元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近年来,许多高级宾馆、饭店还常用土元做高级菜肴,接待贵宾,食之可口,营养价值更是身价百倍,其用量逐年增长,供不应求。 一、土鳖虫的功效 咸,寒;有小毒。 归肝经。 破瘀血,续筋骨。用于筋骨折伤,瘀血经闭,症瘕痞块。 二、土鳖虫的作用 1、对跌打损伤,筋伤骨折,瘀肿疼痛的作用。 本品咸寒入血,主入肝经,性善走窜,能活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疗伤,为伤科常用药,尤多用于骨折筋伤,瘀血肿痛。可单用研末调敷,或研末黄酒冲服;临床常与自然铜、骨碎补、乳香等同用,如接骨紫金丹(《杂病源流犀烛》);骨折筋伤后期,筋骨软弱,常配续断、杜仲等药用,如壮筋续骨丸(《伤科大成》)。 2、对血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积聚痞块的作用。 本品入肝经血分,能破血逐瘀而消积通经,常用于经产瘀滞之证及积聚痞块。治血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常与大黄、桃仁等同用,如下瘀血汤;治干血成劳,经闭腹满,肌肤甲错者,则配伍大黄、水蛭、虫等,如大黄庶虫虫丸(《金匮要略》);治积痞块,常配伍柴胡、桃仁、鳖甲等以化瘀消癥,如鳖甲煎丸(《金匮要略》)。 3、下瘀血,消症瘕,疗折伤。 土鳖虫用于血瘀经闭、跌打损伤及症瘕肿块。 4、散瘀止痛。 用于血瘀引起的肝脾肿痛及腰肌劳损、扭伤。 5、镇痛。 土鳖虫破血逐瘀力强,可促进骨生成细胞的活性和数量增加,使破骨细胞出现时间、数量、功能活性明显增加,所以能促进骨折后骨组织的愈合。酒制土鳖虫具有很好的抗凝溶栓镇痛作用,炮制品水煎液对血小板聚集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又具有纤溶酶原激活物的特点和较好的镇痛作用。 6、调节血脂的作用。 土鳖虫能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3-C和T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2-C),显著升高血浆(HDL-C\TC),显著增加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并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7、保护肾脏。 研究表明土鳖虫可能具有延缓多囊肾病发生与发展的治疗作用。多囊肾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气滞血瘀是其发生的重要病机特点,祖国医学根据其病机特点,临床多以扶正活血、消症导瘀法治之,对改善症状有其独到之处。 三、土鳖虫的治病付方 1、碰伤,摔伤,伤处疼痛: 土鳖虫1两,焙干,研末。每服1钱,黄酒冲服,每天2次。 2、经闭,痛经: 土鳖虫2钱,丹参5钱,赤芍、香附各4钱,桃仁、延胡素各3钱,水煎服。 3、黑色素瘤: 土鳖虫、金银花各2斤,红枣、核桃仁各1斤,制马钱子半斤,冰片6钱,猪胆汁1.5斤。除猪胆汁外共研细粉。将猪胆汁煮沸1小时,加入药粉,用适量蜂蜜为丸,每丸重2.5钱。每日早晚各服1丸。 4、治疗肝硬化: 土鳖虫10克配太子参30克、炙鳖甲3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楮实子12克、菟丝子12克、萆薢10克、丹参20克、炙甘草6克。 5、治臌胀(属肝瘀气滞,肝脾不和): 土鳖虫10克配生晒参15克、川芎20克、当归15、车茵陈30克、姜黄10克、鳖甲30克、醋柴胡10克、青皮10克、白术15克、郁金20克、炒丹皮20克、赤芍15克、鸡内金15克、甘草6克。 6、治血瘀经闭(体质壮实者): 土鳖虫15克配丹参30克、红花15克、桃仁15克、益母草30克、当归15克、五灵脂10克、牛膝6克。 7、治瘘疮肿: 干地鳖末、麝香各研少许。上二味,研匀。干掺或贴,随干湿治之。 8、治疯狗咬伤: 土鳖虫七个(去足,炒)、生大黄15克、桃仁七粒(去皮,尖)。白蜜15克,黄酒一碗,煎至七分服。 同仁堂王府井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