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盛夏,避暑是重中之重。桐庐,无论游山玩水,还是民宿度假,都可以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原乡芦茨 做湖山一日主人 从杭州到桐庐的时候会穿过芦茨隧道,大海说,穿过隧道山洞,就仿佛从现实进入桃花源,那是另一个世界。去往桐庐的那天,正好在车上小憩了一会儿,醒来之时,面前出现了一片蓝绿色的湖面,这是富春江支流汇集的一个静谧的内湖,四周的青山绿树似切碎了投入其中的佐料,熬出属于春日的鲜活汤色。我不禁感叹,摒弃城市的喧嚣竟然如此容易,仅仅是,一场浅梦的光影。 桐庐芦茨:桐庐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始建于三国吴黄武四年(公元年),历史悠久,群山耸峙,富春江斜贯其境,“一折青山一扇屏,一弯碧水一条琴;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富春江镇芦茨村,就坐落在这“无声诗与有声画”里。这里距离杭州市区约一个半小时车程,全程高速,交通便利。 ▎一个喜欢咏春拳的人和他的回归之心 芦茨村,离镇中心民宿聚集的地方有一定距离,也正是因为这份纯粹和幽静,大海选定了这里,开始他的“原乡芦茨”,开启了回归田园的梦想。大海是湖南人,在农村长大,对于田园生活有着美好的回忆:“每年插秧和收稻子的季节,特别想回老家,狗叫声,鸡叫声,漫天的星星,还有猫头鹰。”曾经在上海工作多年的他,厌倦了朝九晚五的生活,当他第一次走进桐庐芦茨,就在这里找到了童年的熟悉的感觉。 年初第一次来到这里,敲定了地址,到年年底施工完工,年2月终于正式开张,整整两年时间,大海在上海与芦茨之间,不知道跑了多少回。期间,反复推敲,“甚至是很多推倒重来的事情,比如店里的门,本来已经全部做好了,是选择了现成的套门,但是又觉得不对,就拆了,去村里买来木料在现场重新制作。”越是简洁的东西,越是要求考究的细节。但是,“做民宿,最终还是要和人打交道,房子只是承载之外物。”在原乡芦茨,无论是友善细心的店长,还是可爱质朴的阿姨,小小的团队,却让人感受到满满的人情味。 因多年修习咏春拳,大海在民宿的门厅里放了一个练习拳法的木桩,虽然家在上海,但他现在更多时间是在芦茨的山水间度过的,每次回来,他都会登山、练拳,享山林之妙趣,悟功夫之妙法。 ▎每个房间都有一个露台,每个露台都看得到风景 桐庐距离徽州不远,附近的传统民居是徽派建筑与浙西民居的结合。建筑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与在地的传统建筑文化相融合,白墙灰瓦,隐匿于山谷中,远远看过去,与自然也很和谐。 建筑面积约平米,却只做了7个房间,每个房间的空间都很宽敞,舒适度很高。原乡芦茨的建造过程,用“极简的心”控制着复杂的工程,特地保留了场地里所有能保留的东西,老石墙,柿子树,拐枣树,仅仅砍掉了3根竹子。“美是因势而行。” 民宿里有不少充满了乡野趣味的小细节:比如窗户打开时,使用的则是“叉竿”来支撑窗户,这是古时的做法,哪怕在古村落中也不多见了。 比如衣架是用山里的原木制作的,有天然的生趣;室内自制的原木家具和门窗,均取材于当地的旧木料;不少立面和顶面的材质选用素水泥,简单质朴的视觉感,让人心情平静。 设计也考虑到现代生活习惯,看似简单明快,朴实低调,却有妥帖的心思。木地板的舒适程度,光着脚踩在上面非常舒服。 以及,处理了每一个可能伤人的锋利锐角,在这里孩子大可以随意玩闹。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每个房间都有一个超大的露台和极好的景观。第一天醒来的时候,正巧赶上天晴,拉开窗帘,阳光一下透过大面积的玻璃门窗,纳入房间内。 而第二天早晨天空下起了细雨,站在露台上看到的又是另一幅景象:云在流转,雾在变幻,野草和竹林在轻响,远处是船划过水面的均匀和漫长……就这样安静地看着窗外的风景,直到店长发来贴心的通知开饭的手机短信,发呆的时间才就此告终。在原乡芦茨,每一个露台上,都有不同的风景,每一个露台上,都适合发呆和思考。 由于地处山野之中,每个季节山里的花草都不一样,空间里的花瓶里也会更换山里采来的闲花野草。比如春季正好是映山红开放的季节,洗手间的台面上就开放着鲜艳的映山红花。 大海去爬山时遇到了高山的桃花(山下的桃花已开过了),便带下山来,插在前厅。野生的雪柳枝条最是飘逸,适合餐桌上的细长花瓶。而店长王菲亲手打理的多肉植物,则在茶室的窗台上长势喜人。更有意思的是,民宿里很多花器,都是原来的酱菜坛子,改建时大海特别交代房东保留下来的,有质朴的乡土味儿。 ▎青团和红烧杂鱼,不能错过的山野应季美食 芦茨村的湖水很清澈,村妇们会在岸边浣洗衣物,再用竹篮子拎回家晾晒。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水上还有捕鱼人的小船,只是那摇动的船橹升级成了电动的达达声。看着船身驶过时,划出的波纹痕迹,不禁想象着某一个深夜,不系舟绳,野渡至水中间,停下,抬头,满船清梦压星河,那一定是美极了的景象。 当地人也会在水中放置鱼笼,等待鱼儿入瓮。冬季时,大概一周收一次鱼笼,春季则是两天一次,到了夏季,每天都有满满的斩获。这,便是菜单上的一道好菜——红烧杂鱼。 还有马兰头,也是当季的野菜,伴上切细的豆干,野菜的香气和豆香融合在一起,非常美味。做菜的阿姨就是房东阿姨,所以,在原乡芦茨自带的餐厅里,你可以吃到当地最应季的,没有鸡精和味精的美食,而餐饮部分只服务于住店的客人。 餐饮的价格很平实。大海说:“你认为很便宜的,对不起,就很贵(注:说的是民宿定价,他认为美好的环境不应是廉价的);而你认为很贵的,恰恰却很便宜。比如有机蔬菜,在上海的超市一斤要卖五六十元,而在这里,只要十几元一盘。” 住在原乡芦茨的两日,正好是清明节前,也正好赶上做青团。店长王菲和阿姨一起采摘了艾草,洗净,切碎,揉进糯米面团里,等我们一起体验制作。青色的面团看起来,闻起来,都极其富有春天山野的气息。 几经揉按,大面团被分为一个个小面团,再揉成球形,在木头模子上一压,就压成了印着吉祥图案的青团。 阿姨把做好的青团放在蒸笼上,大火蒸十分钟左右,就可以出锅了。各地的青团做法不同,这里的做法是加少许糖,不包馅料,吃起来,是纯粹的青味儿,夹带一丝丝若有似无的甜,真是“清甜”二字的最好注解。 ▎周边晃荡,有山有水有古村 芦茨周边可以玩耍的去处不少,单是山间草木,就很丰富,春日的山中,扶疏掩映,花色浪漫。山路旁开着清新的白色小花,那是覆盆子的花朵,到了五月,就会结出酸甜的果实。 往山上多走一段,会看到堤坝和水上的楼阁,便是严子陵钓台,是东汉的古迹,进入景区便可以泛舟富春江。范仲淹在此写道:“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诗文中的先生,就是东汉高士严子陵,他拒绝光武帝刘秀之召,拒封“谏议大夫”之官位,来富春江畔隐居甘愿耕钓终身。 如果驾车前往,也可以去附近两三个古村落闲逛。我们去了“茆坪”和“石村”,两个村庄都临着水,生态环境极好,没有鼎沸人声,没有接踵游客,还是本地人在此居住。一路油菜花田,车程大致都在十余分钟左右。 原乡芦茨的第二期也在打造中,大海说,现在的原乡芦茨民宿适合夏日避暑,“城市里像个蒸笼的时候,到芦茨却是习习凉风。”而第二期民宿,更则更适合冬日看雪围炉,“由于地处更深的深山中,希望到达的人更少,更清净。”啊,光是想象那窗外洋洋洒洒下的雪,而屋子里却有“红泥小火炉”的暖,就足够令人期待了。 赞赏 |